首页
下载应用
提交文章
关于我们
🔥 热搜 🔥
1
百度
2
今日热点
3
微信公众平台
4
贴吧
5
opgg
6
dnf私服
7
百度贴吧
8
知乎
9
dnf公益服
10
百度傻逼
分类
社会
娱乐
国际
人权
科技
经济
其它
首页
下载应用
提交文章
关于我们
🔥
热搜
🔥
1
百度
2
今日热点
3
微信公众平台
4
贴吧
5
opgg
6
dnf私服
7
百度贴吧
8
知乎
9
dnf公益服
10
百度傻逼
分类
社会
娱乐
国际
人权
科技
经济
其它
看到辛瓦尔死前3天没吃任何东西,立即想到了杨靖宇
西班牙街头一幕!国王遭民众围攻
又一个特朗普时代!对美国、中国和世界的影响
今天,石狮这所小学向全市展示!
灯塔国的灯
生成图片,分享到微信朋友圈
查看原文
其他
从“读书”到“从戎”
Original
浙江大学
启真新论
2024-03-20
1936年4月,竺可桢出任浙江大学校长。
面对日寇入侵、国破家亡的处境,社会各界抗日救国的爱国热情日益高涨,如何应对战时的危局,成为各界关注的焦点。大学生作为一个特殊的社会群体,是应该继续读书,还是投笔从戎,也成为当时的讨论热点之一。
竺可桢作为浙大校长,他的教育思想不仅对浙大师生有很大影响力,而且对当时的整个社会也有一定影响力。
通过梳理该时期竺可桢的相关资料,可以发现他在大学生“读书”还是“从戎”的教育思想上有三次比较明显的转变。
竺可桢
一、“读书”以为国储才
抗战初期,竺可桢主张大学生在后方努力读书,以为抗战建国储备人才。
竺可桢希望浙大学子学有所成,做社会各界的领袖分子。
1939年竺可桢对一年级新生训话时指出,“诸位到浙大所负的使命”,不仅仅是学一点专门知识,毕业以后可以自立谋生,而是“希望你们每个人学成,以将来能在社会服务,做各界的领袖分子,使我国家能建设起来成为世界第一等强国。”
竺可桢激励浙大学子要努力读书,把建国重任担当起来,以“对得起国家,对得起前方拼命的将士”。
竺可桢认为,大学生在后方读书主要是基于抗战建国考虑。
首先,第一次世界大战中英美等国提供了经验教训。
竺可桢指出,一战时英美等国都曾送大量的大学生上前线,但由此造成大学生损失不少,后来才认识到这实为失策。
其次,于大学生而言,建国责任大于抗战工作。他认为“抗战是三、五年的问题,建国是三、五十年的问题”。大学生是将来社会各界的领袖,若参战牺牲,战后建国的重任将后继乏人。
第三,即便在战时,国家仍需要大量人才,大学生则呈现供不应求之势。
第四,战时参加社会服务工作与前线杀敌同等重要。
面对主张国内大学教育应为战时服务的声音时,竺可桢是不认同的。1938年,国民政府提出“战时教育即平时教育”理论。对此,竺可桢深表赞同,“在战时维持大学、维持高等教育,实是高瞻远瞩的良谟。”
二、为地方与前线服务
1937年11月,竺可桢率领浙大师生西迁建德,由此开启了流亡办学之旅,后被称为“文军长征”。尽管竺可桢主张应在后方读书,但也提倡要为办学的地方服务。与此同时,竺可桢也主张为前线将士捐款捐物,并逐渐认识到大学生在前线“亦有用处”,遂积极支持浙大学子赴前线服务。
在竺可桢看来,深处后方的大学生,心中更应有国家。“要知国家所以培养大学生之主旨,即期吾人有深刻之国家观念”,“今日吾人安处后方,自应奋励自勉,自强不息而深省也”。
心中有国家观念,对深处后方的大学生来说,除了读书外,则要为地方服务。在浙大立校十三周年纪念日上,竺可桢即勉励浙大师生:“于所在地之种种设施,革革兴兴,尽心竭力以赴。时际非常,吾人之责任尤重”,“与抗建有裨益者,均为大学所当顾及而努力”。
其实,在浙大西迁之初,竺可桢就十分注意为办学所在的地方发展服务。浙大迁到江西泰和后,竺可桢就组织浙大师生修建防洪堤,兴办示范垦殖场。竺可桢指出,浙大校救火队担负的任务,不仅是浙大的消防安全,同时还要为地方消防服务。大学生参加救火队,即是为抗战建国服务。
兴办示范垦殖场
除了鼓励和引导为地方服务以外,竺可桢也积极支持大学生为前方将士服务。1940年,竺可桢指出,战地服务团应常态化,以使大学生更多地为前线服务。1944年第二批浙大战地服务团成立,竺可桢为之举行欢送会并亲自授旗。浙大师生为前线服务的工作还有很多,都得到了校长竺可桢的支持。比如,编演爱国戏剧,“为征属募款”等。
另外,竺可桢积极支持浙大师生慰劳过境之军队。1944年浙大学生成立了“战时服务队”,向过境的军队赠送食物、香烟、毛巾和草鞋等慰问品。竺可桢还亲自组织义卖,为前方将士募集寒衣。
三、“投笔从戎”
从1941年开始,由于抗战形势的变化以及大学生处境的改变,竺可桢的教育思想也发生了改变。
鼓励浙大学生参军。1941年,竺可桢在讲话时首次表示鼓励浙大学子参军。竺可桢认为,当时军队亟需高学历的人才,非大学生不足以胜任。1943年末,国民政府发起了“知识青年从军运动”,竺可桢认为,大学生“不但志愿从军固应从军”。1944年,他在给陈训慈的信中提及,不仅大学教育应加入军事教育内容,而且大学生应强制参军。
竺可桢主张大学生投笔从戎的原因主要出于以下考虑:首先,大学生人数增加,从“求过于供”到“求供已足”;其次,反攻时期兵源要求提高。比如,“无线电的操纵,各种精细通讯网的组织,医药卫生常识的应用,工兵机械的使用,统非有大量知识青年加入军队不可”;再次,英美等国人士的舆论压力,剑桥大学李约瑟博士就曾批评中国大学师生“不能为战争尽力”;最后,大学生投笔从戎,方能问心无愧,又能起到宣传示范作用。
竺可桢思想的转变与抗战形势的改变息息相关,他认为,不仅应该“奖励大学生去入伍,而大学本身也应该去做抗战的工作。”
竺可桢像
无论是主张努力读书,抑或为地方与前线服务,还是投笔从戎,竺可桢思想的出发点都是以救国为中心。
在竺可桢看来,大学生在后方努力读书,是因为大学生要做社会各界的领袖,以担当起抗战建国的重任。为地方与前线服务,则可以为后方与前线“尽一点微小的责任”。而投笔从戎,则是为抗战胜利作出直接的贡献。
思想转变的背后与整个抗战形势与大学生的处境密切相关。
需要指出的是,竺可桢思想转变之后,并不会在实践中就否定之前的做法,凡是对抗战有利的工作仍积极支持,但是对学生的引导上会有所不同。
作者介绍:
庞毅:
浙江大学马克思主义理论创新与传播研究中心研究员
摘自《从“读书”到“从戎”——抗战时期竺可桢的爱国主义教育思想探析》,原文载于《绍兴文理学院学报》2021年第11期第71-76页+120页。转载请注明来源。
投稿邮箱:qztheory@163.com
图片来源:浙江大学档案馆、浙江大学国际校区
今日编辑:陈岩
责任编辑:奚婉 毛清萍
往期推文:
今天,不能忘!
民营经济如何发展壮大
看亚运会,感受大国风范
解码新时代“枫桥经验”
向往的乡村
亚运会开幕上的传统文化现代化表达
继续滑动看下一个
轻触阅读原文
启真新论
向上滑动看下一个
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
{{{title}}}
文章有问题?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